close

今天是初二,我們來到了七股的台灣鹽博物館。

一進入博物館就看了有關鹽的介紹,

原來在臺灣產鹽已經有兩百八十年的歷史了,

且曬一次鹽就要花上二十到三十天時間。

再往裡面走就有看到介紹曬鹽的方法,

這個方法是台灣明鄭時期,

諮議參軍陳永華自大陸引入台灣並改良的製鹽方法「淋滷曬鹽法」,

它總共分為3部分,

1.曬鹽土:耙鬆海灘泥沙,反覆潑海水曝曬,使鹽花結晶於其中。

2.入鹽漏池(裝溜):耙集鹽吐挑入沙漏池中,並用腳踏實,反覆加入海水,過濾經竹管取得高濃度滷水。

3.結晶收鹽:高濃度滷水,潑於瓦盤日晒,出鹽後,結晶以「鹽收仔」收鹽。

我還看到了一個帆布上面寫著鹽田的介紹,

看了看我才知道原來鹽田的最上層是產量最少的日曬鹽,

而在下層則是號稱「鹽工的私房鹽」,俗稱二層鹽,

最後住在最下層的是最適合拿來醃漬料理的粗鹽。

最後我還了解原來在以前鹽是很昂貴的 ,

而有了「一擔鹽,換一斗米」,所以大家都想要去偷鹽,

才有了鹽警。這次的出遊讓我對鹽的了解更上一層。

照片註解

1. 黑台仔載白鹽

20210213_152235.jpg

2. 鹽田的分層

20210213_152329.jpg

3. 瓦盤鹽田曬鹽過程

20210213_152502.jpg

4. 體驗鹽工用圓擔挑鹽

20210213_163110.jpg

5. 台灣區鹽場全圖

20210213_163743.jpg

6. 聽鹽工生活相關錄音簡介

20210213_163604.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k5767 的頭像
    nk5767

    國王的教室 Forever by Teacher X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