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年穿上這套亮藍號碼衣
從不會撞衫
專屬搭配班服
其實它早已退休 身上號碼有些斑駁
學校早就採購新的號碼衣
但每次比賽 我總是會請它們出來
因為它陪伴孩子們經過榮耀淚水及汗水 回憶
連假我會把它洗香香
迎接三月三日的市賽
一起加油
而
每個人臉上的黑臉白口罩
就是我們光榮的印記
第六年穿上這套亮藍號碼衣
從不會撞衫
專屬搭配班服
其實它早已退休 身上號碼有些斑駁
學校早就採購新的號碼衣
但每次比賽 我總是會請它們出來
因為它陪伴孩子們經過榮耀淚水及汗水 回憶
連假我會把它洗香香
迎接三月三日的市賽
一起加油
而
每個人臉上的黑臉白口罩
就是我們光榮的印記
1月24日我們家和外婆家的所有人一起打花東走走看花,第一天的中午我們在一個公園附近吃午餐,吃完午餐時我發現公園旁竟然有一間叫台灣黑熊教育館的一間館,我們本來沒這個行程,但是我想進去看,大家才跟我一起進去這間神秘的黑熊館,在外面就有一個臺灣黑熊,它圓圓胖胖的胸前有一個代表性的V字形,這個V讓它看起來雄偉多了,一進去看向左手邊會看到解說的牌子,看到裡面的文字才發現原來熊是陸地體型最大的,我之前以為是獅子呢,這些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種熊,也是一位天生的爬樹高手,獵豹爬樹是為了等獵物,而他就是一位貪吃鬼,因為他為了吃到樹上的食物,才爬樹的,中間還有巨大的台灣黑熊標本,和其他鳥類,再往左手邊走會看到許許多多的熊,北極熊,棕熊,黑熊,黑熊,貓熊,眼鏡熊,懶熊,馬來熊你想知道的熊都在這裡,我又發現現在的熊遇到了威脅,威脅就是我們對就是人類,我們不斷的開發山區導致有些熊不得不搬家了,還有我們經常會狩獵熊拿熊皮來以高價賣出,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是保育類動物了,每想到只是煮個飯就來到了這裡,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看到,知道這些熊的處境真是棒。
農曆初五,我和家人去了新北市的九份黃金博物館。很久以前那裡住著一大堆看礦工,他們都去挖黃金和銅,雖然現在大家都沒有在挖黃金和銅了,但是他們建了一個黃金博物館來紀念,從以前到今日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我們住的九份,看到好幾礦坑通道口,但是都被鐵柵欄圍起來了,我往裡面看,只看到一片漆黑,好怕有蝙蝠飛出來,不敢看太久。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挖礦的坑道模型很像是螞蟻窩,他們的礦坑隧道到一直彎彎曲曲的往下延伸,而且他們礦坑隧道的大小也不很大,就只是一個人的平均身高而以,寬度也只能容納一個礦車跟兩個人的寬度,那邊的礦道非常窄小,如果是我在裡面我應該會覺得很不舒服,最後館看完後要出去出口那邊,有一個很大的真黃金,大家都等著排隊拍照,因為太多人了,所以我們就只用眼睛欣賞。
今天是星期六,天氣陰陰的,我們家和阿姨家一起去參觀台電南部展示館, 一開始看到,它門口是用長方形的磁磚拼成的,看起來很老氣,但一走進裡 面眼前的全是科技產品,搭手扶梯到二樓,第一個看到的是一個機器人,轉 個彎,是一個展示區那裡介紹了所有有關電的科學家,還有他的大作,可以 讓我們操作,再往裡走,有關於電更詳細的解說還有爬電纜的遊戲,上面寫著電是如何傳來的?發電廠可以產生多少電?的一整排問題和解答,接著有高達一層樓的溜滑梯,我溜了很多次,在一樓有一些會很累的遊戲,像要一直跑步、轉把手、揮手,唯一不累的是回答問題,拿到了證書,我覺得我抓到跑步遊戲的漏洞,我一直跳都比跑的快,大家都氣喘吁吁,但很好玩,離開時大家都說在玩一下,差點被拋棄,希望可以再來一次,有更多時間全部仔細的看一遍, 多玩一些。
我今天去台南市美術館二館,這整棟建築物都是白色的,形狀也很有藝術,不會像一般建築一樣整棟都是方正的,在藍天下格外美麗,我今天最有印象的是原住民的文化結合現代的時尚,觀賞時讓我大開眼界,好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以為原住民的衣服都是單一沒變化的,單純為了習俗,我看後才知道,每種不同原住民的服飾,都有不同的美,他們會把習俗、故事、文化透過圖騰表現出來,每個圖騰都是有故事內容的,甚至是有階級的區分,了解之後才發現傳統的美是不輸給現代設計,此次搭配了現代時尚,完全沒有衝突簡直美到不行,其中我最喜歡的作品是,藍色排灣族傳統太陽織紋長禮服,第一眼看到它,我以為我在盛大的晚宴裡,若沒有看介紹,完全看不出來是傳統原住民的衣服,它的底色是淡藍色,上面有深藍及白色的太陽圖案,兩側的裙身是搭配不同材質的深藍色,在肩膀處有批覆一件小披風,像以前皇室才會穿的禮服。
去參觀樹谷生活科學館,第一區是介紹恐龍,在那裡我知道了每個時期生物滅絕的原因,古生代大滅絕跟火山爆發有關,中生代是恐龍的時代,滅絕的原因可能是大隕石的墜落,館內有不同時代的生物化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劍齒象化石,因為我覺得它很大隻,站在它旁邊覺得我很渺小,而且它讓我想到冰原歷險記的長毛象。第二區是介紹人類與環境,在那裡我知道了我們身體每個骨骼的名稱和用處,知道以前的物品,其中我最深刻的物品是飛輪,它是鑽木取火的原理,我記得五年級的時候老師也有教過。最後一區是用鏡子,利用光的反射與折射原理,讓人產生視覺上的錯覺。參觀完,還可以去餵小動物和玩雲端歷險,之前我有玩過雲端歷險,但那一次害怕的一直尖叫,我想在挑戰一次。我很喜歡小動物,所以有空我就會叫媽媽帶我去樹谷喂小動物,那裡有很多種動物可以喂,也可以摸,只要去那裡我就會很開心。
回到台南,當然少不了去參觀博物館啦!為了不要人擠人,我們特別安排一番,終於來到期待已久的千畦種籽館,門外牆上攀附著一些我重未見過的植物,有些植物色彩是暗綠、青綠和祖母綠,每個植物都各有千秋,進去後,館長很熱情的解說他們的防蚊疫,是用什麼製成的、在別的地方絕對買不到等等,看著他驕傲的神情,於是我很好奇拿了一罐噴噴看,沒想到,它真的很好聞,我拿的那罐是龙加利的味道,有人說尤加利它涼涼的略帶衝鼻的樟腦味,但這個防蚊疫,利用許多種香藥草調製而成,真的很特別,接著館長就開始為我們解說了,他解釋了胭脂樹,還讓我們當口紅塗,真的很有趣,雖然一下就被我吃掉了(喝水喝掉的)、聖誕椰子怎麼種,功效是什麼、雞母珠能讓人死亡,因為含有蛋白毒、木玫瑰如何繁殖等等……我學到了很多,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種子是旅人蕉,,因為它們屬於互生葉,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它們的種子是湛藍色的,這是它最吸引我的點,而且它的種子是毛茸茸的,真的很可愛,我還買了紀念品,用水滴狀玻璃裝起來的旅人蕉真的很卡哇伊😊,我太喜歡它了,除了參觀、買紀念品,當然也要問些問題啊,為什麼要叫千畦呢?館長說:「我希望我能擁有幾千畦的土地,種植不同種的植物,介紹給大家😄,人要有遠大願景才能持續往夢想邁進,對吧」,館長還介紹了許多植物,例如武竹有分成能結果和不能結果兩種、如果把肖楠磨成0.3毫米,就可以拿來燒,有驅蟲、消毒等功效,這次的博物館之旅給我許多嶄新的體驗,希望之後還能再來參觀。👍🏻
這一次寒假我和家人去台中科博館,這個館很大,裡面也有很多館,每個館或者展區都介紹不同東西,我從早上開館逛到閉館,幾乎整個館內的東西都有看,我印象最深刻的展區是「琥珀的記憶」,琥珀是遠古植物流出的樹脂固化所形成的透明至半透明產物,一般是超過3000萬年的埋藏歷史才會被叫做琥珀,裡面有各種不同用琥珀做成的作品,還有琥珀裡面有死掉的生物,看起來很漂亮,這個展區還有介紹如何分辨真琥珀和假琥珀,第一個辨認方法是把燈關起來,如果是真琥珀應該會有螢光反應,假琥珀則是沒反應,但是現在做假琥珀的人可能會加螢光劑 ,所以用這個方法可能會出錯,第二個方法是把琥珀丟到鹽水哩,假琥珀會沉下去,真琥珀會浮起來,第三種方法是用眼睛看,真的琥珀上面的氣泡會是不規則形狀,假的琥珀上面的氣泡則會是正圓形,雖然我這次和畢業旅行去的館一樣,但是我學到的東西都不相同。
1/28我去參觀國立臺灣文館,還沒進館前,我就在葉石濤上廣場館看到〝我成為一個被動的字〞特展,這一個展覽是由很多的作家和音樂家與裝置藝術家共同創作,很新奇也很漂亮。館內有許多展覽,都是跟文學有關的,我最喜歡的主題是〝成為人以外¬―台灣動物文學特展〞,一開始走進去我就看到三個電子螢幕,螢幕會出現我的身體,但是頭會變成跟詩一樣的小動物,和我的動作一樣,就好像我是那隻動物,而且只要詩變成不同的動物,頭就會變成那個動物,非常有趣!我繼續走,我看到木板上寫,原住民很常把一些動物當成神,因此會很珍惜動物,把動物看得很神聖,這一個展覽透過許多的神話、詩歌、小說、散文、童話、等動物文學,讓我們可以看到人和動物一直在改變,從原住民的尊重動物,到後來把動物當成商品,人類科技雖然更加進步,但是動物的生存權利卻被人類奪走,真是不公平。我覺得人類應該跟動物有更好的交流與接觸,一同改善所有在地球上生活的生命體。
星期日時,我的媽媽帶我去了奇美博物館,雖然我已經去過那裡很多次了,不過每一次去到那邊我都會對巨大又豪華的建築發出讚嘆,一買完票,我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動物展覽館 ,一進到館內我就被一隻站立的棕熊深深吸引,牠的身高是我的兩倍多一點,體重也是我的幾十倍,我覺得站在牠的旁邊有一種隨時會被吃掉的感覺 ,我剛準備上樓時,我就被兩尊小雕像吸引了,在中間的那尊是叫被迫禱告,右邊那尊是叫抱公雞的男孩,我覺得這兩尊都非常好笑,被迫禱告的那個男孩他的表情看起來非常厭世、難過,抱公雞的男孩的表情看起來也是很難過,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那個男孩要看起來也是很難過,不過我不知道為什麼那個男孩要難過,應該要難過的是他手上的公雞吧,我覺得我這一次的博物館之旅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希望我下次來還能觀察到不同的地方。
週六我和爸爸一起去了台南總圖,剛進門,印入眼簾的是由 A4紙以及細線所構成的裝置藝術,整體看起來非常的壯觀,有一種時間定格的感覺,接著我和爸爸去到了二樓,不論是走樓梯還是搭乘電梯,一到二樓就會看到另一個裝置藝術,他的外表像是扭曲的金屬,而他整體是可以轉動的,當它旋轉時,從各個角度看會有不同的感覺,而我們往圖書區走,那裏有像單人隔間可看DVD 的地方,同時在對面還有透明玻璃隔間,且最大的電腦查詢區都在二樓,有的人藉由電腦在查詢資料,有的人在看文章,而有些年紀較小的小孩也利用電腦看影片玩遊戲。走著走著,就到三樓了,大致上的空間規劃和二樓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外文書籍。到了四樓,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台南名人堂,例如傳教士巴克禮,或是嘉南水圳之父八田與一,都在這邊可以看到相關的事蹟,而在四樓還有販賣一些手工藝品以及蛋糕的地方。整體內部建築都充滿藝術氣息,甚至在 B1,還特別為小朋友設置了玩樂以及閱讀的地方。這間圖書館和我印象中的圖書館很不同,希望未來我家附近也能有一座類似的圖書館。
趁著年假的尾聲,我們來到了台南市立美術館(2館)參觀,美術館的外觀就充滿了一種現代風,從不同的角度觀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來到這裡,我十分的期待,原因是能親眼目睹有名的「俗女養成記」拍攝地點,俗女養成記是我很愛看的電視,所以非常的興奮。這是我首次參觀,聽說這次的展覽是原住民展,雖然有些作品太藝術了,我看不太懂,但在這其中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是名叫「定型計劃之生活中的影子族系列」,他是日治時期拍攝的原住民照片,運用了影像技術,將人與景組裝在光柵板上,從不同的地方看,畫面中的人物會逐漸消失。這是要告訴我們原住民族及傳統生活文化逐漸消失,警惕著我們。因為這幅畫能兩種不同的景象,我覺得十分有趣,但看過了解說,了解意思後,才知道他深藏著這樣的含義,讓我十分驚訝。今天參觀美術館,看到了許多藝術作品,也了解許多原住民的文化,是很充實的一天。
這次我去的一個館叫做「甘樂阿舍美術館」,我之所以去那邊的原因,是因為那裡的創辦人就是我們學校「巨人的花粉」的作者-曾英棟先生。 這間美術館給我的感覺,好像跟外面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外面十分的吵雜,而裡面非常的安靜。一開始我們先去到庭院,那裡有跟我們學校長得很像的另外一個巨人的花粉,而且外面還有很多的植物。進到了美術館裡面,我們去到地下室,那裡就曾英棟先生的作品展示區,這裡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立體的,是用複合媒材製作。其中有三幅我喜歡的作品,第一幅是有一隻蝸牛在一座火焰山上爬,我覺得這幅畫很特別,因為很少畫作會在畫作上畫蝸牛,而且他還畫的很小,非常的不起眼。第二幅就是一個長得像仙人掌又長得像人的作品,一開始看到這幅圖畫,我覺得這個他是個仙人掌,可是有看起來像一個人在擺動,可是看到他手上還有頭上的愛心,讓我覺得他好像是有感情一般,所以讓我感覺那是一個人。第三幅就是這一個上面插上花的花瓶,一開始看到這幅畫,讓我聯想到了梵谷的向日葵,因為他的背景還有他的樣子讓我感覺跟梵谷的向日葵非常相似。我覺得在看他的作品時好像在看化石畫一樣,有地方凹有地方凸,而且又感覺他的畫裡還有其他的涵義。 我覺得這次來這邊十分的值得,如果以後還可以來,我還會再來一次。
第二週
重點是打擊姿勢調整
重點是外野內野轉傳
重點是要當有用之人
本週因為校隊成員回歸校隊為了校外賽備戰
練習賽就變成
班隊和校隊的對戰
601自己人打自己人
替補選手也有了更多發揮
老師也從中找尋每個人的優點和上場的可能
音樂團隊開始練習
班上同學有把寒訓放心上
都有請假班半天來延續手感
最重頭戲還是結訓的烤肉大會
有的組專業烤
有的組優雅烤
有的組味道很特別的烤
充滿趣味
也沒有人掛病號
感謝學長姐的幫忙還寒訓
連烤肉都出手相救
要出外比賽得到好成績
就要承受住壓力
就從烤肉
要承受人來人往的眼光開始
1月29日,我們全家人一起去了台南的美術館2館,美術2館外的設計看起來就像好多個白色的盒子,用不規律的方式向上排,看起來很寬敞,而它的內部設施不但大又寬敞,由下往上看就會發現有一顆非常大的樹,接著我們去服務台拿了門票後,就進入了A館,A館的主題是原住民的戰爭,裡面的畫有些是用扭曲的紙團呈現出原住民戰爭的過程,有些則是用投影呈現出來的,接著我們又去到了「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展」裡面的畫都是以女性為主題,而其中有一個最吸引我的是有一個海洋的地方,它是以一個波浪中的線條和一座黃昏裡的山呈現的生殖器官,呈現出溫柔的感覺,到了另外一個館裡面一進去就看到了三幅「解析」,那三幅畫都是用顏色和鏡子呈現出解析的效果,還有一幅畫它很隱密,它是藏在一個很像燈的地方,它叫在地球生存的一百種方法,它是一種我看都沒看過的投影畫,我覺得非常的有趣,雖然今天不是和全班同學一起去,但是已經有很久沒有全家人一起出去玩了,希望這個寒假還可以再出去玩一次。
這次過年回雲林阿公阿嬤家時,爸爸就帶我去黃金蝙蝠生態館參觀,也順便完成作業。剛進去,我們不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參觀,而一旁的館內人員很熱情,帶領我們去看蝙蝠(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部份了!),爸爸就問他有沒有黃金鼠耳蝠,但很可惜的是他們在冬眠,不過幸好東亞家蝠不會冬眠,所以我們還有東亞家蝠可以看,我用導覽員給我們的手電筒(紅色的光,比較溫和),照向蝙蝠屋,一下子就發現了一隻。看完了蝙蝠屋的簡介,我就進去館內看蝙蝠的介紹,發現蝙蝠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貢獻:在農業上,他幫忙吃掉了許多害蟲;在軍事上,科學家也模仿他的回聲定位系統,開發出雷達和魚雷;而在醫學上,人類也從他的唾液、糞便製成藥物,更從蝙蝠的生殖過程中發展出冷凍胚胎學。這次的黃金蝙蝠館之旅,我不僅學到了許多關於黃金蝙蝠的知識(體重、活幾年、生幾隻…),更看到了東亞家蝠,真是滿載而歸!
今天我來到了左鎮化石園區,這個地方也是全台灣第一座化石博物館。我本來以為他只是一個小小的化石館,沒想到它裡面很大,有好幾個主題館:有自然史教育館、故事館、生命演化館、化石館、探索館。一進去我看到了很多在天上跑步的梅花鹿 ,牠們的背上有著淺咖啡色的細毛,白色的斑點。我還看到了很多的蝴蝶,有藍綠色的、有藍紫色的……。我還看到了許多的恐龍化石,有異齒龍、中龍、大鼻龍……。今天人很多,所以我聽到了很多的腳步聲、小孩子的歡笑聲、還有拍照聲。 今天我學到了很多新知識,像異齒龍背部有高大的背帆,背凡是用來控制體溫的、中龍是最早的水棲爬行類動物,外觀長得像蜥蜴、大鼻龍曾經是最大的恐龍,我覺得牠的外觀長得很像長頸鹿。在這趟短短的旅行中我學到了這麼多新知識,這趟旅程真是不虛此行!
大年初四,我們來到了故宮南院,裡面有各式各樣古代人所使用的工具,我對其中一個館非常有興趣,那就是:「景泰藍」,為什麼會對它特別有興趣,那是因為我們進去看的時候,突然發覺,古代人的碗、茶壺和盤子都很大,我心想:「他們是都吃很多東西嗎? 怎麼會這麼大,會不會是放大版呢」結果問媽媽才知道,其實這是真的,並沒有放大,看完這一區大大的碗後,又去看了另一區(小小的碗盤、茶壺),我真的不曉得到底古代人的心是怎麼想的,一下碗那麼大,一下碗又那麼小,真搞不懂他們是怎麼吃飯的,因為到後面,我們都逛累了,所以都很快就到另一個館欣賞這些作品,到了亞洲織品展覽館的時候,我覺得這些衣服很漂亮,很想買來穿穿看,所以在這裡逛得比較久,透過今天的展覽,我更了解古代人的事了。
1/26號大年初五,我去高雄科工館參觀,我們家和我表姐一起去,我們先去看神奇的地球電影,這部片讓我學到地球自轉,公轉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春夏秋冬的介紹,接著就去吃飯,下午才去參觀裡面的展覽,我去參觀很多展,有太空展,烹飪展,氣候變遷展,機械與動力展,先去太空飛行探索館,去體驗在太空跳的感覺,看著動畫一步一步跳著,都覺得真的像在外太空,讓我知道在外太空時只要輕輕一跳,就可以跳很高,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氣候變遷的展覽,他利用闖關來告訴你知識,有空氣中的,冰的,還有很多種類的闖關,每一次過關都可以拿一張貼紙,擠滿就去騎空中腳踏車,我和表姐看台灣電信展裡面有很多以前的電話,手機,都很小隻,他利用影片介紹來告訴我們以前的人怎麼用手機,還有可以體驗電話接線生員,讓下面的人打電話,今天去科工館讓我學到很多以前的知識,我覺得很好玩,希望下次還能去參觀別的有趣的博物館。
初二全家一起去創意積木夢工場(樂高博物館),一進去我先看到了是樂高出最長的鐵達尼號,它有135公分,接著再往裡面走,看到建築系列的樂高,有旅館、警察局、銀行等,裡面還有用樂高拼出的船,有官兵船、神鬼奇航、海盜船,這些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拚得出來。往二樓走,首先會看到關於遊樂園主題的樂高,旁邊就是星際大戰的樂高,戰艦超級帥,旁邊還有跟過年系列有關,也符合這幾天的氣氛,和家人團聚吃飯,還有舞龍舞獅,等。這幾個樂高裡我最喜歡遊樂園系列的雲霄飛車,做得很真實,可以想像自己坐在上面那刺激又開心的感覺。這一個館雖然不大,但擺放了許多用樂高組裝出來的物品,這些物品讓我看了無法想像樂高竟然可以拼出這麼巨大的東西,這參觀一個館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初七我們全家一起去我們家附近的歷史博物館,進去我先看到一個圓型劇場,這裡面就像電影院一樣,影片有10分鐘,內容是在解說台灣從史前到現在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現象。接著旁邊有一個時光車站,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車子裡面,列車起動,只是原地起動,但有列車前進的感覺,車窗兩側會播放不同的影片,隨著情節,車廂還會呈現搖晃感,讓我們真實回到過去的年代。往二樓走,會看到一個大帆船,描繪早期渡海來台的景象。帆船旁有很多人在媽祖繞境,演的很逼真。附近還有早期的土方厝,茶葉種植,民間信仰,讓我進一步了解台灣。因為館內二樓挑高,所以直接到了四樓,走樓梯到四樓,先看到VR體驗,但因為太受熱門,所以要體驗就要先提前預約,我們沒有預約所以沒有名額,四樓是特展區,特展會常常換主題,讓大家更深入了解歷史。
郵政博物館 網站 : https://museum.post.gov.tw/
心得 : 一月二十四日,大年初三。一家人前往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二段45號–郵政博物館。郵政博物館是郵政專業博物館,其設立宗旨係透過郵票、郵政文物之蒐集、典藏與策展,以及專業典籍、檔案資料的撰述與彙編,以傳揚郵政使命與文化,對內輔助郵政同仁教育,激發敬業樂業精神,對外作為郵學郵識交流平台,輔益學術研究的智庫,並兼具社會教育與休閒娛樂功能。1樓為公眾廳,2、3樓為歷史之部,4樓為業務之部,5樓為集郵之部,6樓為特展室,7樓為圖書室。一到6樓特展室,就會看到熱情迎接我們的超大張海報,上面寫著大大的展覽活動名稱–「Nice 兔 Meet U – 生肖郵票|券幣|藝文聯展」,和活動日期–2022/12/23 ~ 2023/03/19。往裡面走,世界各國兔主題郵票出現在眼前,還有外國十二生肖鈔券。這裡的種種事物,都令我大開眼界。 這趟旅程讓我認識了很多世界各國不同類型的郵票,還讓我知道了郵差的辛苦。 我很喜歡老師出的這項作業,希望以後還可以多去不同的博物館。
台南歷史博物館,是我從小到現在造訪最多次的博物館。在兔年的開端,我帶著愉悅的心情騎著腳踏車再次來造訪它。一踏入館內,我直奔二樓到常設展,這裡是在講台灣的故事,有的設備可以用手摸和耳朵聽,藉此增加對歷史的印象,每來一次感覺都不一樣,裡面的假人做得栩栩如生,有時候心裡都在想他們半夜會不會開始動起來。 好奇麵粉袋做成的衣褲,所以摸了摸,感覺蠻舒服的。 接著,我走向四樓去看特展,每次的特展主題都不一樣,這次的主題之一是We Can Help:臺灣扶助事業x基督教芥菜種會特展,我覺得這個主題很有意義,在1940年代末有一群外國人來到台灣做社會關懷,不論是培育人才或是醫療方面等等,讓台灣很多人受惠,也讓大家可以把愛傳下去,建造一個溫馨祥和的社會。 再來到一樓的特展是敢與別人不一樣-臺灣科學家的人文關懷特展,展示的是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勇於踏出既定社會框架,與志同道合朋友協力行動、改變這個世界的過程,我對於他能得到諾貝爾獎很是欽佩。 最後,館內有福兔迎祥春節系列活動,不免俗的我也來這裡拍個照,祝大家新年快樂,錢兔似錦。
過年期間,我們全家到奇美博物館遊玩,館內一共分成4個廳,分別是動物廳、樂器廳、羅丹廳和兵器廳,動物廳內有許多從古到今的動物模型,每隻動物的外型都唯妙唯肖,好像自己就在非洲大草原內散步,彷彿自己已經成為獅子的獵物,又像在北極內看著許多北極熊,只要一進到動物廳,都會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樂器廳內則是有好幾世紀前的樂器,而且有幾隻小提琴是第八世紀製造出來的,竟然可以完好無缺的保存到現在,令我佩服。羅舟廳內有許多雕塑家羅舟製造出來的塑像,每個塑像就跟真的人一樣,外型也雕刻得栩栩如生,彷彿每一座雕像都是有生命似的。在兵器廳內有日本和中國和西洋國家以前使用的武器,有武士刀、十字弓、盔甲、長茅等武器,裡面有一樣武器最令我驚奇,那就是手瑠彈,兵器廳內的手榴彈的就跟石頭沒什麼兩樣,跟本就不像手榴彈,所以這幾顆手榴彈的外型令我印象深刻,在這次的奇美之旅當中,我認識了許多樂器、兵器、塑像、動物,這些物品不僅讓我印象深刻,也打開了我的眼界。
我們家今天在新年連假去了台南市的消防史料館,所以一道門口就看到了祝福的燈籠,十分的壯觀,而旁邊就看到了消防員在忙來忙去,還有高大的消防車,一進到內看到了古代的消防車,就好像現代的旅行車,而在進來看到了幫補車和消防鐘,幫補車是拿來滅火的,跟現代相比,變得越來越便利,而消防鐘十分的大形狀也非常的特別,而用途是來等火災來由一人敲,跟消防員說火災來了,要集合出動了,樓梯間還看到了一位消防員正在抱住著鐵管,而從柱子的裂痕就知道這跟柱子非常古老,雖然古老但卻是他們在火災發生時,能快速的從樓上滑到地面的工具,非常便利,到二樓後看到了一排以前發生的火災和死亡受傷人數,雖然不是有消防員就能得救,但它能讓火災不繼續造成更大的災害,所以我們平時就要做好防災演練,到樓上後就看到了古代的消防衣物和裝備,雖然每一樣都很重但都缺一不可,就是為了能安全地救出被困住的人,也能知道現代的用具是如何演變而來的,最後是地震的名稱和帶來的災害,有921大地震和白河大地震,這兩項地震是非常恐怖的,死亡人數超過一百人,兩旁還有小電視,正在播放地震時的狀況,房屋被震得東倒西歪,而人是一個個得在等著被救援,經過這次的體驗,讓我知道了消防員平常是多辛苦,而且工作有可能犧牲性命,也知到地震的恐怖和帶來的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