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二代一班寒假參觀一館隨手記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_4461.JPG

 

寒假的第一個週末,爸媽帶我們去了屏東賽嘉輕航機飛行場。

飛行場位於山谷之間,我們一路往山區開,周邊無其他建築物,

連最熟路的爸爸也只能信賴導航,

終於陸續看到空中好幾架輕航機在飛翔,

我們就知道目的地快到了。

到達之後,教官知道我對飛航有興趣,

馬上熱情的邀請我到機棚裡參觀。

除了正在外面飛行的輕航機,機棚裡還有兩架,

教官讓我坐上駕駛座,他向我介紹了油門、扶仰角把柄

(是用在飛機機頭太高時往下壓或太低時往上拉時用的)、

航電設備(油表、速度計、平均上升速率計)、

左駕駛座右駕駛座各有一台的電子GPS表

(顯示飛機的姿態、天際線及電子指南針的螢幕),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法規未滿15歲的學生不可以飛上去,

因為他們身心尚未發展成熟到足以應變突發狀況。

教官還分享說,他之前載過一個學員,

在飛機開始滑行加速的過程中該學員就哭了,不是懼高症,

而是重力加速度和突然擠壓的力道太大導致不舒服。

在我們離開前,教官給我一張他的名片說下次可以約同學來玩,

原來他是空軍官校退役的,很風趣的一位教官。

我也希望我能快快長大,與教官一同飛上天際,在天空中遨遊。

 

IMG_4924.jpg141637958_412019000082979_6146664501602372124_n.jpg

IMG_4940.JP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348.JPG

 

三義木雕博物館(焦焦)

今天我們來到了三義木雕博物館,我們看到館外有兩隻非常大的大象,

都是用木頭雕刻出來的,整隻大象的五官及身軀都非常逼真,

看來館內值得我們好好欣賞~

 

在入館前,有一個隧道,裡面放著一個機器,只要人站上去,

他就會告訴你戴上口罩,以及你的體溫和是否能入館,

我和妹妹看到這個非常興奮,因此來回玩了好幾趟,

這麼先進的科技,怎麼在南科看不到呢?

館內有許多民族木雕還有家具以及宗教神像以及我們看到達悟族的拼板舟,

 

一開始我們都非常專注的在看每一個木雕,

因為覺得木雕師從剛開始的木頭雕刻到現在的作品非常厲害,

館內不單單只有木頭作品,還有他們創作這些作品的工具,

每一種工具看起來都非常厲害,讓我目不轉睛的看著。

但走到後來,大家的腳也酸了,而且沒什麼稀奇的東西值得我們關注,

於是我們開始找自己喜歡的作品來看,

我還發現了我的男朋友喔,先和他握個手拍個照,

爸爸也找到他上輩子的女朋友~

最後我們來到了互動區,

在那裡,更有一台厲害的機器值得我們去瞧瞧,那個叫做拍照機,

我們可以在主機選擇想要的背景,

然後站在拍照區拍一張,最後還能把照片傳到自己的email哦!

博物館裡的建築非常漂亮,

這裡也是全台唯一的木雕主題博物館,

因為在博物館裡的木雕並不像以前的創作非常死板,

這裡的木雕和生活非常貼近,每個木雕非常細緻又逼真,

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來這裡看看唷!

IMG_0349.jpg

IMG_0326.JPG

IMG_0327.JPG

 

IMG_0351.JPG

IMG_0353.JP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10123_120606.jpg

今天起了大早,和家人前往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這間紀念館主要是在紀念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

王醫師是位非常令人敬佩的人,因為烏腳病的患者行動不便,

王醫師會主動幫病患擦拭身體,這樣視病如親的行為真是不簡單,

在以前的時代人堂堂一位地方仕紳,

竟然幫這些身份低下、貧窮、骯髒的病患擦拭身體,

而且還為他們免費看診,有的病人過世了,家人沒錢辦後事,

王醫師還會幫往生者買一套新的體面衣服、鞋子幫他們穿上,

並用木頭做棺材,幫他們辦個簡單的告別式。

王醫師的行為非常可敬可佩。觀賞完王醫師的紀錄片後,

我們參觀以前的診所,首先看見的是真實人腳烏腳病的標本,

泡在馬福林裡,烏腳病的腳會皺皺的,還會黑黑的,看了令人膽顫心驚。

後院還有一間也是王醫師所開的診所,診所裡有一間手術室設備,

這對以前來說算是非常進步,手術器具應有盡有。

藥房一角的櫃子裡還有擺了幾樣草蓆製品,令我百思不解,

草蓆和醫院有何關係?

原來王醫師的老婆看烏腳病病人因為腳被截肢的關係沒有工作,

所以開了一間做草蓆製品的小工廠讓病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工作賺錢,

雖然賺的錢不多但是對於病人來說生活就有了希望,

看著王醫師的故居、診間我彷彿走進時光隧道,

看見王金河醫師在幫病患看診的慈愛眼神與悲天憫人的心。

20210123_110114.jpg

20210123_110223.jpg

20210123_114010.jpg

20210123_114144.jp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20210123154438.jpg

週六下午,爸爸帶我去位於台南永康的台南市立圖書館,一到達目的地,看到一個建築物彷彿是一個皇宮,一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垂掛在天花板的白雪紙片,彷彿置身人間仙境。在一樓,我發現一句話令我念念不忘-知識與藝術是豐富人類靈魂的精神糧食,藉由探索未知的旅程,往往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文化寶藏。

IMG20210123154912.jpg

首先我與爸爸先上二樓參觀,走著走著現一幅木頭拼製而成的一幅畫,有些是純木頭,有些是上了顏色五彩繽紛的木頭,整齊的排列,遠遠看過去就彷彿置身於高樓大廈旁,真奇妙。二樓也有上網區以及讀書室,資源還真是豐富呢 !

IMG20210123160336.jpg

再來走上三樓參觀,三樓現在展列的是台南名人堂,介紹著許多對台南歷史文化貢獻滿滿和鼎鼎有名的歷史人物,例如:馬雅各、巴克禮、陳春木、許武勇,令我想進去一探究竟。
哇!有介紹到我夢寐以求的大人物-郭柏川老師,郭老師一直以來的畫風都是以風格單純與深入,著重構圖,色彩渾厚、飽和,筆觸精準,也有自成一家的”東方氣質”油畫,也受到大家滿滿的喜愛。

IMG20210123161738.jpg

看完一大堆許多有名的歷史故事之後,我繞一繞發發現總圖館藏書籍多,讓我沉醉在那書海中,有美術、文學、古文、科學、世界歷史等等,茫茫書海中讓我差點迷路。

IMG20210123164125.jpg


另外在二樓也有讀書室,借CD區,上網區,真是吸收知識兼具休閒的好地方
這座圖書館非常適合大朋友、小朋友共同參與的地方,因為這裡還有附設咖啡館,簡易兒童遊戲區,是老少咸宜與休閒放鬆的好去處
大人喝咖啡小朋友玩耍不是一舉兩得嗎?趕快來喔!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1).png

今天我們全家去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參觀。進入園區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種滿花草樹木的大草原,以及許多獨特的裝置藝術。在到博物館的步道旁,有許多茂盛的大樹正在為壯觀的觀光客們遮擋太陽;也有很多小孩子在大木偶旁的沙坑玩耍,場景看起來好不熱鬧。

image.png

首先要先介紹的是保衛水源設備的碉堡。碉堡的體積大約有4立方公尺,外頭是用很多木頭,石頭和混凝土建造的。碉堡建於光復年後,設置目的在於保衛內部設施。它共有4個開口,其中1個為出口,另外3個則是觀測射擊口。我有走進碉堡裡面看看,濕氣雖然有點重,但很堅固,且保存的很不錯。碉堡不僅具有保存價值,更讓我見證了早期戰爭歷史的痕跡。

image (2).png

再來是快濾筒室。在快濾筒室里共有14個快濾筒,他們每個都有標上編號,而這14個快濾筒也是台灣僅剩的。快濾筒的主要目的是要過濾從溪中撤除,沉澱後的原水,並通過轉動手輪控制不同管線內的原水注入,淨水替換或污水置換。在快濾筒室中間有一塊透明的地板,底下可以看到很多管線,有負責反沖進水的管線及負責讓淨水排出的管線。

image (3).png

image (4).png

image (5).png

最後,要來介紹讓我們現在有乾淨的水可喝的三位主要功臣。第一位是台灣自來水之父-威廉‧巴爾頓。他生前完成基隆水道設計案 ,因生前對台灣水道的重大貢獻,被譽為台灣自來水之父。第二位的英文都市的醫生- 。野濱彌四郎他為台灣的水道建設了奉獻23年,陸續完成基隆,台北,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主要都市的水道計劃。第三位是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他參與了台南水道計劃,以及其他地區的上,下水道工程。後來八田辭去台灣總督府職務全心投入嘉南大圳工程,於1930年完工通水使用,而享有「嘉南大圳之父」的尊稱。我覺得這三位水道之父非常偉大,幫助台灣完成了許多水道工程。我們能安心的喝水是經過他們不斷的努力,建設換來的,因此我們更應該抱持著飲水思源的態度來做每件事,感恩它們,珍惜它們。

image (6).pn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圖2.jpg IMG_20210121_145117.jpg

今天我來到麻豆非常有名的倒風內海故事館,在我小時候,外公就有帶我來過這裡,我覺得還不錯,所以這次的作業我就要來介紹這個倒風內海故事館.

    倒風內海故事館附近有一個風水寶地被叫龍喉.傳說龍喉出天子,清朝的乾隆皇帝據說聽到了這句話,怕自己的皇位不保,便派法師來破壞這個風水寶地.聽說那個法師用36個石車和72個大石頭,最後再用七星寶劍一劍插進水裡,據說寶劍上的水是紅色的,當地居民就有人說那是龍血,就這樣,龍喉就被封印了.龍喉被封印後,麻豆從繁榮的地區,慢慢的衰弱了,直到民國40多年,居民在湖底挖出了大量的石頭和石車,所以封印寶地的傳說就有可能是真的了.那在陳水扁總統當選的時候也有人說是因為阿扁的老家在官田,離龍喉很近.馬前總統在競選的時候,就在龍喉附近找到一具完整的馬化石,所以就有了馬出龍喉這句話,之後,馬總統就當選了.

    之後,考古學家們又在龍喉的附近發現了一個斜坡,那這個斜坡究竟是甚麼,考古學家查了一下文獻發現,原來斜坡附近原本是一座碼頭,而斜坡就是碼頭運貨物的地方.

    在故事館內,我看到了一具馬的化石,我當時就想說,那會不會是剛剛介紹到的馬化石,我問了管理員,果然,就是那一具,而且,居然是真的化石而不是複製品,真是太神奇了.

    之後我還在故事館內看參觀相關介紹,原來,故事館這一帶是海,但是因為堆積所以變成了陸地,大自然的力量真神奇啊,要不是有這個故事館的介紹,我還不知道原來我現在站的地方是一個碼頭,也是一片海.

   

IMG_20210121_145051.jpg

IMG_20210121_145003.jpg

IMG_20210121_145104.jpg

IMG_20210121_145027.jpg

IMG_20210121_144954.jpg

 

IMG_20210121_145056.jpg

IMG_20210121_145139.jpg

含圖1.jpg

 

在故事館內,導覽叔叔熱情的介紹中,我也知道了原來倒風內海故事館是這樣來的,而我在裡面我也知道,原來以前住在這的西拉雅人勇敢對抗荷蘭人的事蹟,之後我也有來到了龍喉古水道這,聽我外婆說,原來以前的人只要有病,就會來喝龍喉的水,保治百病,但是現在的水道上的水,一看就知道不能喝.看完展覽,其實故事館內有很多東西都是真的,象化石,青瓷器,或有一個大砲,那些都是真的,可以說館內幾乎所有東西都有歷史的,而且有的還和一些麻豆以前的民間傳說有關聯,所以這個倒風內海故事館真的可以讓人學到很多東西,如果各位有時間不妨花時間來故事館這來參觀或是散散步.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0210123_114218.jpg

IMG_20210123_120320.jpg

1611373852915.jpg

令人嘆為觀止的考古之旅-台東卑南遺址

    這周末我們到台東輕旅行,原本聽到爸爸要帶我們去公園玩覺得很無趣,當我進入園區兩旁的走道發現了熟悉的符號-人獸形玉玦,第一次是在南科考古館看到的,原來那是由這裡出土的國寶。

    卑南遺址為台灣目前已發現規模最大,地下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史前遺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墓葬群遺址,這裡不但是公園更是一個戶外的博物館。早在3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就已經有發展繁盛的村落組織,展示廳裡除了展示雕工精美的玉器外,更有讓我驚訝的考古現場,我腳下所看到的石板棺最大的裡面竟然可放入15人,這跟我以為一個人只能放一個棺材有很大的不同,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人頭化石發現他的牙齒虎牙和智齒不見了,考古學家也推測卑南文化的人有成年禮拔牙的文化,戶外的考古現場更呈現了卑南人完整的聚落樣貌,真的好壯觀,沒想到我也能這麼近的看到史前人類的遺址。 還有一個讓我感興趣的是玉,原來台灣也有產玉石,而3500年前的卑南人就已經可以將玉石作出做工精細的飾品,目前史前博物館保存的五樣國寶,其中有四樣就是從這裡出土的,他們不但配戴在身上,還會當陪葬品,在出土的石棺裡發現最多有4000多件陪葬的玉器,可見當時的卑南人不僅有高水準的審美觀念更有多采多姿的生活水平,也顛覆了我對史前時代人類生活方式的印象。

    台灣這塊土地上原來還有如此精彩的文明社會,而我很榮幸能親眼見證,真的很開心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249.jpgIMG_0245.jpg


    今天我和家人來到台南新總圖,我覺得新總圖和一般圖書館的差別在於新總圖有一些藝術品、展區、互動區,而一般的圖書館就只有借書和閱覽室而已。。此外,這棟建築採用了很多柵欄式的設計,當光線從不同角度照射時會有不同的感受,樓梯部分則是使用迴旋的方式,在每樓的樓梯間還有可以互動的不鏽鋼裝置藝術,慢慢旋轉它時,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受。
    在新總圖裡,我看到同安船,南懷仁的坤輿圖說和名人堂。
同安船原本是商業用船,由於操作和駕駛容易,乾隆末年被水師採用作為戰船,嘉慶年間由於海盜盛行,清朝為了保持海面上的優勢,因此同安船逐漸成了清朝在海面上的主力。同安船和以前船隻的不同點在於它有三根桅杆,由於帆的數量較多,所以速度比較快 。除此之外,還有互動體驗區可以利用3D自由組裝同安船,我還用旁邊的木頭成功組裝了同安船。

    在3樓還有展出南懷仁的坤輿圖說,他將一些古時候的動物繪製記錄下來並且命名,跟現在真正的動物對比我覺得有幾分相像,也很特別。我也覺得南懷仁的坤輿圖說很厲害,那麼久以前就可以將許多的動物繪製並記錄下來,且繪製的和現在的動物那麼像。原本這些作品是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現今我竟然可以在台南總圖就看到,而且還可以看到一些手繪的原稿,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位於四樓的台南名人堂是在介紹對台南有貢獻的200多位名人,展館利用不同的互動方式呈現出名人的故事,有按按鈕就會將名人的事蹟播放在螢幕上,也有當你踩到地板上的腳印,就會將名人的故事投影在牆壁電子螢幕上,在螢幕上我看到了書本上讀過的瑪雅各,巴克禮等人,這讓我更深的體會到這些人對台南的貢獻,也讓我更加了解台南的歷史。
    沒想到台南有這麼棒的地方,在這裡除了令我了解那些新知識外,也提供我一個美好的讀書環境,希望以後可以常常來

 

IMG_0247.jp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4876.JPG

    寒假的第二天,爸媽向公司請假帶我前往位在台南市區的氣象博物館,那裡有各種天氣變化及天災的詳細註解,館內分成若干展區,一樓是氣象觀測儀器及實習主播檯,三樓是氣象展區及地震原理介紹,五樓則為天文和海象展示區。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百葉箱。百葉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但在這裡我瞭解到它的設計原理:白色外殼是為了防止吸熱,而百葉窗是為了通風,架高125~200公分的箱體是為了要讓溫濕度測量更準確,因為空中及地上的溫濕度有一定的不同。當導覽員扳開箱子前,我以為會有滿坑滿谷的超精密電腦還是儀器之類的,但打開後發現只有用來測量最高、最低溫及濕度用的儀器而已。測最高溫的儀器是用水銀溫度計,測最低溫的是酒精溫度計,因為水銀一碰到高溫就升上去了要用搖的才降的回來。比較特別的是,測量濕度的儀器中居然是用頭髮,因為頭髮吸水後會變長,藉此帶動測量儀來紀錄濕度的變化。

IMG_4913.JPG

IMG_4917.JPG

    第二個要介紹的是地震原理,從西元1931至2013年,台灣發生過三十幾次芮氏規模6的地震,七級以上僅有三次,但是西部平均每2.5年就會發生規模6的地震,幸運的是,震央85%都在深山,高屏兩縣市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兩縣市的地底下有巨大無比的沉積厚泥岩。除了2016年美濃大地震震央實在太淺只有15公里不到,再加上嘉南平原的場址效應讓台南的震度一口氣把5級放大到7級,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幾顆原子彈一起爆炸,造成房屋倒塌與數百人傷亡,震後幾週,災區共收到43萬筆來自民眾及國內外政府官員的捐款,這一震讓我感覺到地震的殘酷及人間溫暖的一面,心情很沈重,也體會到我們能過著平安健康的生活都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IMG_4886.JPG

IMG_4893.JP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11.jpeg

參觀南科考古館記錄與收穫心得

    寒假的第一天,姊姊陪我一起去南科考古館,總共有四層樓,展覽的內容琳瑯滿目,介紹了很多史前的文物以及文化。
在考古館中令我印象深刻是介紹岩石。以臺灣來說,有三種岩類:沉積岩、火成岩、變質岩。岩石是幫助文化進步的其中一項很重要東西。例如:「砝碼行網墜是由沙岩打造而成;斧鋤形器是由變質砂石打造而成的。」每個時期的物品樣式都不同;一次比一次更精緻。在遠古時期;已知用火,後來祖先們再利用岩石打造成銳利的工具(如:刀具、針等等)。石頭雖不起眼,卻影響了人類的歷史、發展及生活。石器或陶器也應用在各種生活上的日常用具,由此可見,老祖宗的智慧,深深造福後代子孫的生活,真的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感謝老祖宗!
     當我們在長廊參觀時;突然我看到了一塊大木頭,姊姊告訴我,木頭上面的輪廓叫年輪,不僅可以看出樹木的年齡,;更可以判斷出當時生活的氣候,若線條較淺;表示樹木的營養較多,當時的氣候也比較溫暖,若線條較深;則表示樹木營養較少,當時的氣候也較差。我們還看見了許多相關的古前文化不同階段的產物,都有依據當時的生活方式,他們也會從中獲得知識,發明出更便捷生活的工具。
途中,我們發現了一個供人們休息的地方,那兒的陽光格外燦爛,還有小小的樹木,彷彿是位故事媽媽,在述說著它的過往,說得津津有味......
     今天的參觀十分有趣,也謝謝姊姊在考古館中當我的詳細解說員,讓我了解到岩石對歷史的重要。人們會從一次次的失敗中攝取知識,再一直改善進步,也正因為這樣,才造就了現在舒適又便捷的科技生活。感謝老祖宗的貢獻,也希望大家能夠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image7 (1).jpeg

image8.jpeg

image9.jpeg

image10.jpe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4.jpg

    今天我們參觀了家具產業博物館,家博館位於台南市的仁德區,這裏是以生態博物館的觀念,從家具的源頭—樹木開始介紹,再透過歷史回顧, 讓我們更加的了解台灣家具產業的演進變化與歷史。

  家博館的大門一進來,就是DIY的教室,在這裏你可以選擇你想做的家具,會有專人教你怎麼做,之前我們曾經做過書架,那是一個很好玩的DIY經驗,還可以在上面刻上你的名字和喜愛的圖案,現在這個書架還在我的書桌上,讓我擺放我的書。如果你沒有要DIY家具,你可以直接進入展館內參觀,裏面有很多我們平常沒有見過的家具,還有很多得過獎的家具,讓我很驚訝的是很多很漂亮的家具居然都沒有用到任何一支釘子去固定它,而是用木榫去固定的,在展館裏面也可以讓你親手去用木榫固定看看,我覺得這些師父真的很厲害!還有一個讓我覺得很好的玩的是館裏有一項"球兒的冒險",它是以木球撞擊木頭,不同的木頭會發出不同的聲響,還有木球受地心引力的影響會往低的地方跑,讓我們可以自己動手玩玩看,我覺得很好玩,玩了很多次。

  我覺得在這裏得到了很多知識,今天我知道原來樹木也要適當的砍掉,因為老樹木的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會愈來愈差,把老樹木砍掉做成木製品,才能延續樹木的"固碳作用"。

  今天早上臨時決定來參觀家博館,是因為我問媽媽說肺炎疫情會不會愈來愈嚴重,到最後不能出去玩了?於是,我們就出發了!我很珍惜每一次可以出去玩的機會,也希望台灣的疫情不會再嚴重下去,這樣我們大家才可以平平安安的。

 

03.jpg

02.jpg

01.jpg

nk57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